
42歲的楊醫師是一位執業多年的牙醫師,在幾年前被診斷出早發性白內障。隨著視線越來越模糊,對光越來越敏感,不僅影響臨床治療,也讓他在行政工作上倍感吃力。直到接受白內障手術後,重獲清晰視野,才能重新放心地照顧每一位病人。
選單目錄
Toggle42歲的楊醫師原本是高度近視族,兩年前開始發現視線逐漸模糊,起初以為只是度數又加深了。因為工作繁忙,加上看診仍勉強應付,遲遲沒有就醫,只打算找時間再去重配眼鏡。直到先生提醒「不能再拖了」,並經由好友遠見眼科 張聰麒院長檢查後,才發現視力模糊的原因為早發性白內障。

白內障惡化到後期,讓楊醫師在臨床與行政工作上都面臨極大挑戰。身為牙醫師,許多治療都需要在極為細微的範圍內操作,但當視線開始模糊後,他漸漸不放心親自為病人治療,只能請診所同事協助。
甚至連處理行政報表時,他也擔心自己看弄錯數字。隨著白內障加重,必須貼近螢幕、幾乎快與螢幕貼在一起,才能看到畫面上的字。
在這樣的狀況下,最終下定決心接受白內障手術,希望能重新擁有清楚的視界。

楊醫師平時除了臨床治療外,也需處理行政文書工作。由於工作內容必須長時間專注在細微的治療操作與電腦螢幕前的資料處理,對視力的依賴特別高,需兼顧不同距離的視覺需求。
經與張院長詳細討論治療方式,最終決定選擇植入多焦點散光水晶體,最符合我的需求,張院長也向楊醫師說明,傳統白內障手術與飛秒雷射輔助的差異,經過評估後,楊醫師選擇了飛秒雷射搭配張力環,讓術後恢復更穩定,視覺品質也更理想。

在選擇執刀醫師時,楊醫師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自己最信任的團隊。過去曾造訪遠見眼科竹北竹北高鐵院區與台北 101 院區,兩處都給他留下了專業、安心的印象。
門診過程中,張院長態度親切、說明詳盡,讓楊醫師感到信任與安心。依照楊醫師的實際狀況,規劃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案。由於左眼的白內障較嚴重,因此先進行左眼手術。
在術後回診時,張院長再根據恢復與適應情況,評估右眼水晶體是否能按照原先規劃進行。這樣穩健、循序漸進的安排,讓楊醫師感受到醫師的專業與細心,也對整個手術過程更加放心。

在接受需要分兩次進行的手術前,楊醫師已經有所了解。第一次手術時,其實並不特別緊張,反而有些好奇;但到了第二次手術,面對另一隻眼睛時,緊張感自然增加。
手術時,張醫師觀察非常仔細。手術開始前,會用輕鬆聊天的方式分散注意力,幫助減輕緊張。加上楊醫師已有第一次手術的經驗,大概知道,當再次看到眼前顯微鏡中的三盞燈時,手術就已順利完成。整個過程中,楊醫師感到非常安心,對醫師的專業和手術操作充滿信任。

楊醫師先接受了左眼手術。手術當晚,沒有感到什麼不適,一切都很平穩。隔天回診拆紗布時,原本以為拆完就能立即看清楚,但卻發生了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左眼一直張不開。楊醫師一度擔心,甚至想著是不是永遠都看不到了。
這時,她的女兒湊過來,笑著說:「媽媽,你眼屎太多啦,整個都黏住了,所以才張不開眼。」護士也很貼心,立刻用生理食鹽水和紗布幫忙清理。清理乾淨後,左眼立刻可以張開,第一感覺就是,哇,太清楚了吧!不戴眼鏡就能看見平常看不到的細節。
右眼手術也順利完成後,楊醫師兩眼都能清楚看見。整個恢復過程相當順利,讓她對手術效果非常滿意。

在完成白內障手術後,楊醫師的視野變得清晰許多。回到職場後,無論在臨床操作還是行政工作上,效率也明顯提升。在臨床上,可以更放心地為患者進行治療,這對楊醫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身為牙科醫師,楊醫師也提醒大家,身體出現任何不適,都應該及早檢查。以牙科為例,一開始可能只是小小的蛀牙,但如果不理會,問題可能會逐漸擴大,甚至造成牙神經壞死,帶來更大的危險。白內障也是同樣道理,如果發現後一直拖延不治療,水晶體會越來越混濁,手術難度也會增加,變得更複雜。
因此,楊醫師建議,身體出現任何異常或不適時,應該及早就醫檢查,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此表單」為預約手術諮詢,如需門診掛號請至上方欄位選擇「健保門診預約」。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任何醫療處置均有其潛在風險,因此就診時請務必與醫護人員配合,謝謝!

Add comment